Search

手腕保持平穩卻讓我動彈不得?《鋼琴悖論四》

  • Share this:

我們常聽到老師說手腕要平穩,不能亂晃,可是為什麼手腕愈練愈痠疼也彈不好呢?技巧書也總是強調手掌平靜,不過卻要求手腕保持柔軟彈性!?這矛盾的地方該怎麼解呢?

在「手指建立」中我們提出了「#安定面」來解釋這樣的現象。

可以想像一下,我們走路時不會像喝醉酒一樣搖搖晃晃,但是不是非得像軍人一樣將身體緊繃住,刻意挺直走路,身體才不會搖晃呢?答案是不會的。我們走路時身體不會東倒西歪,可以維持在平穩的狀態,#不過這平穩並非讓身體僵硬來保持不搖晃,而是因為我們的腳部已經有了支撐力,所以上半身可以平穩並持續地放鬆往前走,每一步伐都有彈性,即使走路速度變快,都不會影響上半身的穩定性。

當手指站好後,手指跟手掌會形成一個結構,就像一棟完美的建築物,以手掌形成的安定面結構,在快速音群的演奏中可以去除多餘的動作,幾乎只保留支撐的動作,讓手部整體更穩定,因此能讓演奏更流暢。

不過這和大部分學生練習時,提前預備動作所產生的模型概念完全不同,原因是模組的前提是用力控制,而安定面的前提卻是放鬆支撐。一般我們為了架出模型,例如預備琶音的手型,是因為手指沒有支撐力,而為了穩定手掌不讓它塌陷搖晃,我們會用力控制造成手部僵硬。雖然看起來手掌非常平穩,但是手內部運作是以控制為前提,因此在快速移動時便會卡住。

而 #安定面是以放鬆支撐為基礎的概念,所以當我們手指擺出音群位置時,手腕手臂都是放鬆並且保持彈性,手掌自然地呈現平靜的樣貌,因此即使快速移動,手指也能平穩地運動。

我們一直以來理解的手腕平穩或是手掌平靜,就是這裡所提出的安定面概念,這是快速演奏的最後一步。由於我們不知道它的原理和過程,也尚未具備能夠用安定面演奏的條件—手指支撐力與放鬆,導致我們只是去學最後『看起來』的樣子,就無可避免變成僵硬的模型了。

#原來如此
#跟撒隆巴斯說再見
#建立手指

(尊重智慧財產,如有引用內文請註明出處)


Tags:

About author
手指流動狀態fingers-flow由Dawson 老師提出 這是一個超乎頭腦認知的狀態,「手指建立」後你能感受到放鬆沒有任何操控順應自然往前彈奏,這是Dawson 老師長年從氣功瑜珈,以及各式運動原理所發現,這一個創建具獨特性,也與傳統思維相違,也因此才能看到以往看不到如此大量成功的案例,甚至讓已受傷的學生再度彈琴,這將是鋼琴演奏的歷史轉戾點 更重要的是,這個方法已經以科學化清晰的步驟來實踐,讓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經歷放鬆的最後流動狀態 所有影片皆由Dawson 及嚴老師用心拍攝,如有引用,請註明出處。
View all posts